原生造景:以生物为本,塑自然之美

  • A+
所属分类:水族杂谈
小红书账号

网站内容较杂乱,精选水族知识请关注我的小红书账号-“射手座爱养鱼


「原生连线2020」

在各位嘉宾和读者的支持下暂时告一段落。有15位国际原生造景比赛的知名裁判和选手参加了本次分享,从不同视角去诠释原生,让我们品尝了一顿原生的饕餮盛宴。在此向参加活动的嘉宾老师们致以诚挚谢意

生态鱼缸存缸造景教程全过程_水陆生态鱼缸造景_原生态鱼缸造景景观效果图

生态鱼缸存缸造景教程全过程_原生态鱼缸造景景观效果图_水陆生态鱼缸造景

「原生连线2020」15位参与嘉宾

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我仔细品读了每位嘉宾的精心分享,尝试从嘉宾的视角去理解他们眼中的原生,纠正误区,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模型。下面的心得还很粗浅,请多海涵

感谢李帆老师、杨雨帆老师和大黑老师在本文撰写中的宝贵指导。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发表观点,共同探讨、学习、进步!

01 原生造景理念

「生物为本 艺术之法 重塑自然 」

BADC官方定义:原生态造景是通过对自然界中群落生境的研究,在足够知识的基础上,创造出的家庭或展览水族馆中的人造生态系统。从群落生境的设计、可行性、归属性角度,对环境要素和生物有机体进行正确选择和分组

生态鱼缸存缸造景教程全过程_水陆生态鱼缸造景_原生态鱼缸造景景观效果图

BADC官网对于原生造景的定义

在我眼中的原生造景是什么呢?

原生态鱼缸造景景观效果图_生态鱼缸存缸造景教程全过程_水陆生态鱼缸造景

1. 理想的水族箱应是什么样的?

从其中饲养的生物角度来看是适合生活的,从人类的角度来看是美丽而有趣的。这条规则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生态水族箱

水陆生态鱼缸造景_生态鱼缸存缸造景教程全过程_原生态鱼缸造景景观效果图

原生态鱼缸造景景观效果图_生态鱼缸存缸造景教程全过程_水陆生态鱼缸造景

2. 原生造景的独特特征是什么?

地球上有无数的群落生境,每个生境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并居住着只有这个地区特有的生物有机体。数千年、数万年来,鱼类和植物一直在适应这种特殊的环境条件,并形成了与群落生境间紧密的依赖关系

原生态造景会在水族箱里去复现适合饲养生物所需的群落生境,包括与栖息地相符的景观结构、水质特性、鱼类和植物,以及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这是其区别其它造景的独特特征

水陆生态鱼缸造景_生态鱼缸存缸造景教程全过程_原生态鱼缸造景景观效果图

原生态鱼缸造景景观效果图_生态鱼缸存缸造景教程全过程_水陆生态鱼缸造景

2. 原生造景是对自然的复制么?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从生物需求的角度,经过时间长河冲刷的栖息地环境是最适合它们生活的。如果我们能在水族箱里复制栖息地的生态系统,对生物需求来说就已足够,但生态水族箱另一个重要需求是让人赏心悦目,单纯的复制往往无法满足这个需求,利用创意和艺术手法,在生态系统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去向人们展示自然生境之美

水陆生态鱼缸造景_生态鱼缸存缸造景教程全过程_原生态鱼缸造景景观效果图

原生态鱼缸造景景观效果图_生态鱼缸存缸造景教程全过程_水陆生态鱼缸造景

4. 原生造景的奥义是什么?

通过对自然界中的群落生境进行重构和艺术升华,既满足生物的需求,又可给我们带来美感和乐趣。更重要的,通过对原生造景作品的展示和推广,让更多的人关注我们所表达的群落生境,去了解和保护这些生态群落,尤其是处于危险的生态群落,这就是原生造景的奥义

水陆生态鱼缸造景_生态鱼缸存缸造景教程全过程_原生态鱼缸造景景观效果图

以生物为本,假艺术之法,塑自然之美,哺自然之需

02 原生造景 vs 水草艺术造景

不同的侧重点,一样的精彩

原生造景常被与水草艺术造景相比,两者有很多的共性之处,也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

【1】描绘对象:具象/抽象 vs 具象基础

#水草艺术造景#

可以基于自然景观进行具象创作,如描绘山峰、森林、峡谷、草原、河流等;也可以基于想象进行抽象创作,虽然很难让观者能直接联想到某个具体的场景,但却一样出色,留给人更多遐想的空间

#原生造景#

主要基于自然景观的具象创作,目前原生造景比赛中只针对水下部分进行评分,如塑造一条具体河流的某个角落,甚至是这个群落生境在特定季节、特定时刻的景观,如旱季、雨季、日出、日落等;在比赛中也经常能够看到结合水上表达的优秀作品,未来原生造景可能会进一步涵盖陆上或水陆结合的表达方式

「水草艺术造景」可基于自然景观进行具象表达,也可基于想象进行抽象表达,「原生造景」基于自然景观进行具象表达,目前只考察水下景观,未来可能会扩展到水上、水陆结合等更多表达方式

【2】环境再现:基本需求 vs 栖息生境

在国际原生造景大赛BADC和国际水草造景大赛IAPLC的评分规则里,都有关于对栖息环境再现方面的考量,并且评分权重的占比都很高,但仔细研读评价细则的话,就会发现两者间含义和要求上的明显区别

原生态鱼缸造景景观效果图_生态鱼缸存缸造景教程全过程_水陆生态鱼缸造景

IAPLC水草艺术造景赛评分规则

#水草艺术造景#

选手在创作时会基于美观需求,选择与景观搭配的来自不同地域、不同习性的生物,但在草缸里却很难充分兼顾所有植物和鱼类的最佳环境需求,往往只能退而求其次,满足其基本的生存需求。例如,很多草缸里搭配的鱼来自溪流,在自然界它们更喜欢富氧、高流速的水体,但在水草缸里是很难提供这种环境条件

原生态鱼缸造景景观效果图_水陆生态鱼缸造景_生态鱼缸存缸造景教程全过程

BADC原生造景赛评分规则

#原生造景#

追求更深层次的生物需求,包括生态环境(景观结构、底床组成、水流速度、水质参数等)与栖息地的一致性,以及生物选择的准确性和物种搭配的合理性,给生物提供与其原生地自然水域最接近的生存环境,但有时也会给景观创作带来一定限制

「水草艺术造景」追求景观的美感,往往只能满足生物的基本生存需求,「原生造景」追求更深层次的生物需求,有时也会对景观创作带来一定限制

【3】美的追求:第一性 vs 双重需求

#水草艺术造景#

给人第一观感就是「美」原生态鱼缸造景景观效果图,通过巧妙的构思和高超的手法,塑造自然界或想象中的美景,给人带来愉悦的观感、想象空间和诗意。美的画面和意境是每幅作品追求的核心,是水草艺术造景的第一性需求

#原生造景#

需要兼顾「生态」,会对艺术创作产生一定限制,但并不意味着原生造景就会忽略美观。对景观创作来说,如果不能给欣赏者带来美的享受和愉悦心情,就很难有所发展。因此,原生造景需要兼顾生态和美学的双重需求

追求美的画面和意境是「水草艺术造景」的第一性需求,「原生造景」需要兼顾生态和美学的双重需求

【4】美的表达:微缩创作 vs 还原系统

#水草艺术造景#

通过精巧的构思、优秀的构图、丰富的层次设计和令人惊叹的细节刻画,在有限的水族箱内,去营造自然界或抽象意念中宏大的景观。这种“微缩创作”给人带来极强的视觉冲击,往往越是微缩到极致,视觉冲击会越强烈

原生态鱼缸造景景观效果图_生态鱼缸存缸造景教程全过程_水陆生态鱼缸造景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生造景#

为了最大程度塑造接近栖息地的生态系统,就要求水体大小、过滤系统等必须与生物需求相匹配。若采用微缩手法去复刻自然水域的宏大景观,虽然可以达到预期的观感效果,但却无法复刻出与自然水域匹配的生态系统。也就是说景观可以微缩,但生态无法微缩。为了方便读者更直观理解,引用BADC评委Michael Salter对笔者作品的点评,来阐述这个误区

水陆生态鱼缸造景_生态鱼缸存缸造景教程全过程_原生态鱼缸造景景观效果图

自然水域(左) vs 造景作品(右)

Michael:这幅作品很好,构图和色彩都非常棒,但却犯了一个容易让人忽视的错误。作者非常逼真的模仿了大自然的景象,去还原一个大自然里面的大场面,甚至还原了河岸和草地,让水族箱里一个很小的空间原生态鱼缸造景景观效果图,看起来就像真实河流里的一个更大的场景

原生态鱼缸造景景观效果图_生态鱼缸存缸造景教程全过程_水陆生态鱼缸造景

造景作品(左) vs自然水域(右)

在右侧图像中的自然水域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大的树枝,以及一大片绿藻渐渐褪去,但在左侧的水族箱里,作者放置了非常小的树枝,看起来像大树枝,还有一小块绿色藻萍的地毯向后退缩,制造了一个更大的错觉。在我看来,这仍是一种自然造景的展现形式,采用了微型化的“特效”,但不是一个群落生境,原生造景必须有一定规模,没有所谓的“微型化”

生态鱼缸存缸造景教程全过程_水陆生态鱼缸造景_原生态鱼缸造景景观效果图

多年前我参加了一个水族研讨会,天野尚先生曾说这是原生造景和自然水景之间一个非常根本的区别。我们不能用小鱼来代表较大的鱼,用小的蕨类植物代替较大的棕榈树。栖息地的这个画面几乎只能在一个巨大的水族馆里被重建成一个精确的群落生境……就像在动物园或海洋馆之类的地方,有成千上万立方的水体

景观可以微缩复刻,生态却无法微缩复刻

【5】光影运用:强对比 vs 多元化

#水草艺术造景#

为了水草生长和拍摄需求,通常采用面光源对全缸进行强光覆盖,通过巧妙的架构设计,利用素材摆放,以及不同区域种植水草高度和色差,形成不同明暗交替的区域,提升作品的层次感、景深和美观度

水陆生态鱼缸造景_生态鱼缸存缸造景教程全过程_原生态鱼缸造景景观效果图

王超老师讲解作品《霞光》的明暗对比关系

#原生造景#

光影是原生造景作品的灵魂,优秀的选手会围绕主题去设计光影,通过不同类型光源(点光源、面光源、混合)、强度、色温、打光角度、背景效果等,让作品更加鲜活和灵动,去展现自然水域在不同时刻、不同角度下,光与景交相辉映的梦幻效果

原生态鱼缸造景景观效果图_水陆生态鱼缸造景_生态鱼缸存缸造景教程全过程

笔者作品《杨梅河清晨河岸》的明暗对比关系

在美的追求上是一致的,是可以相互借鉴的,「原生造景」可使用不同色差、高低的水草,提升色彩对比度和色差对比,加强细节的刻画;「水草艺术造景」可使用多元化的照明方式,来呼应主题和增加灵性,说不定都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03 原生造景三要素

生态为本,稳定为道,美观为要

【1】生态为本

生态系统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是原生造景的根本,也是原生造景区别其它造景的本质。与栖息地的生态一致性是最符合生物需求的,包括环境一致性和生物一致性

#环境一致性#

可以尝试做身边的原生景,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群落生境的特点,拿到第一手素材,更有利于展现本土群落生境的美。如果没有条件去实地,或者想做一些国外的群落生境,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钻研,学习生境的特点和运行机理,了解鱼的生活习性(群居/独居、胆大/胆小、适应激流还是缓流、适合伙伴),以及水质特性(流速、清澈度、pH、GH等)

水陆生态鱼缸造景_生态鱼缸存缸造景教程全过程_原生态鱼缸造景景观效果图

实地测试水质参数

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就可以在水族箱里去重塑目标生境。容积和过滤系统需要充分考虑生物的需求,还可以利用一些辅助设备和素材,去还原栖息地的代表性环境。如利用造浪泵实现溪流鱼栖息地的激流环境,利用沉木等素材营造一个缓流区,供喜欢缓流的鱼栖息

#生物一致性#

选择正确的鱼种,不仅与群落生境匹配,还要做到分组合理。相对自然水域,我们的水族箱空间太局促了,缺乏足够的躲避环境。除了注意选择鱼类间的明显猎杀关系外,还需要考虑到不同鱼种之间显性或隐性的竞争关系;也有部分鱼类以水草为食,不可与植物共存

原生态鱼缸造景景观效果图_生态鱼缸存缸造景教程全过程_水陆生态鱼缸造景

白边鳑鲏(拍摄者:李帆)

嘉宾李帆老师曾说原生造景中的生物选择和搭配的合理性不容忽视。他在饲养白边鳑鲏时就曾发现,它们在饥饿时会啃食小鳔鮈这类活动力不强的底栖鱼身上的粘液,作为食物。小鳔鮈背部鳞片被啃食后会大面积掉落,直至死亡。这是我们每一个原生人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我们特别需要注意的

「原生造景」对生态一致性考察非常严格,看似有些吹毛求疵,但保证生态一致性、生物准确和搭配合理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核心,也是原生造景区别其它造景的根本,不容忽视

【2】稳定为道

嘉宾王昱珩老师曾说:时间对于原生造景太重要了。一个良好的原生作品必须要经得起时间考验,只需简单的擦洗缸壁和适当换水,不需要额外大的调整和维护,就能稳定运行一年甚至数年。鱼类可以展现出自然的色彩、健康的身形和夸饰行为,甚至可以自然繁衍

原生态鱼缸造景景观效果图_生态鱼缸存缸造景教程全过程_水陆生态鱼缸造景

BADC2017原生大赛Lee Nuttal作品

原生态鱼缸造景景观效果图_水陆生态鱼缸造景_生态鱼缸存缸造景教程全过程

BADC2018原生大赛Lee Nuttal作品

生态鱼缸存缸造景教程全过程_原生态鱼缸造景景观效果图_水陆生态鱼缸造景

BADC2019原生大赛Lee Nuttal作品

英国的Lee Nuttall非常钟情中北美慈鲷。他每年都会在主体景观架构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微调,补充和调整一些素材,在保持视觉新鲜感的同时,还可兼顾爱鱼的稳定的生活需求,这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时间是考验一个原生态水族箱优劣的重要标尺。若像笔者一样,为比赛去搭建一个原生景,比赛过后就要忍痛拆掉,准备下一个参赛作品,就会大大降低原生的趣味和意义

【3】美观为要

将美观列到了最后,并不代表它不重要,反而原生造景若想在大众层面进行推广,美观是重中之重。水草艺术造景之所以能够成为各项大赛的第一选择,大众眼中的艺术品,美观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原生就是脏兮兮的小河沟,玩家养的也是便宜的本土野生鱼,不是一个高档的东西

原生态鱼缸造景景观效果图_水陆生态鱼缸造景_生态鱼缸存缸造景教程全过程

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崂山仰口区下游河流

网站内容较杂乱,精选水族知识请关注我的小红书账号-“射手座爱养鱼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