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孔雀鱼适宜的环境是标准的,但是它也有自己的耐受力,给一定的刺激,只要适量,它也会慢慢调整自己适应环境。
4.应激生态
鱼友的智慧让人佩服灯鱼吃孔雀鱼小鱼灯鱼吃孔雀鱼小鱼,通过4年时间,让孔雀鱼在低于20度的环境,也存活了下来!对于孔雀鱼的生存标准,哪些是可以挑战的?哪些是一定不能挑战的呢?
(1)温度
孔雀鱼的适宜温度是22-28度,20-22度也不会死,29-30度也同样,超过这个范围,可能就死了。
这个温度区间,本身也是不明确的,所以,高温和低温都是可以适应的。
同一天内,鱼缸温度变化不超过正负2度,体质强壮的鱼,就能忍受,刚出生的小鱼,正负1度的波动也是可以的。
如果我们把这个温度变化,都人为的往一边引导,受不了的鱼就会死,活着的鱼,它们的下一代,就更具有适应性。
(2)酸碱度
孔雀鱼是偏碱性的鱼,酸性水质会死,碱性大了也会死。和灯鱼混养,就会出现不是灯鱼死就是孔雀鱼死的情况。
可见,酸碱度,是不好适应的,这个范围是比较小的。
(3)抗病菌/抗毒
这个因素和品种有关。尾巴大的孔雀鱼,就容易烂尾/融尾,尾巴小的孔雀鱼发病就少。
鱼的性状(基因)越是优秀,它的耐受能力就越差。
优胜劣汰是比较好的适应办法。从小鱼出生开始,就给一定的环境刺激,淘汰体质不好的鱼,留下体质强壮的鱼饲养。
(4)断食
规律喂食会让鱼养成到点饿的习惯,鱼消化的快,长的也快。如果有意外情况,不能喂食,就很考研鱼的耐饿能力。
在平时喂食的时候,就可以不定时喂食。孔雀鱼天然就存食的习惯,它会把食物存储在肚子里,下一次喂食再快速吸收,拉便便,再吃。
(5)光适应性
孔雀鱼对光照的反应能力和它的睡眠有一定的关系。暗环境,孔雀鱼容易入睡。
鱼友让孔雀鱼养成白天醒,晚上睡得习惯。孔雀鱼在有光照时,活跃度会变大,没有光照时,会自动降低代谢,进入睡眠。
(6)互动性
孔雀鱼是认人的,经常投食的人,它靠近鱼缸,孔雀鱼会疯狂的挤过来。而喂食的人只是在附近,不靠近鱼缸,它们是没有反应的。用手指靠近鱼缸,鱼也会扎堆过来(不喂食的人过来,刺激会小一点)。
并不是所有的鱼都这样,刚买来的鱼和刚出生的小鱼是不会有这个反应的。和孔雀鱼增加互动,鱼也会认人的。
网站内容较杂乱,精选水族知识请关注我的小红书账号-“射手座爱养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