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点击上方 “ ifish观赏鱼 ” 轻松关注
以下是继上篇《奇葩的养鱼成长记》后续篇,由来自南美水族论坛的”猪王依旧”分享他的水族之路的点滴养鱼趣事,事实证明,每个养鱼者的背后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段养鱼历程。相信您也有同感。
养鱼成长记
上集说到大学毕业了,那年暑假很闲,突然特别怀念小时候捞鱼的情景,于是乎买了渔捞,饲料就在苏州附近到处“考察”。
于是乎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亲手采集小鱼的快感。那个暑假,我常常顶着四十度的高温在池塘,山溪,水洼,太湖旁一待就是大半天。有次正值烈日当空,我在一个村子附近边走边找水塘,路过的老奶奶们得知我是在捞鱼玩都以为我疯了。
其实在我看来,原生鱼的观赏价值,养殖乐趣完全不低于任何观赏鱼,身为一个小鱼爱好者,原生鱼与原生环境对我的启发使我受益终身。
好玩得事情必须呼朋唤友一起来,可是他们战斗意志太薄弱,捞了没一个小时就以集体中暑为名义去KFC休息了。
记得小时候,市区以外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农田,水洼,到现在,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原生鱼的生活环境已经岌岌可危了,有多少个像下图这样的水洼被填干,开发商自然是不会在乎一个水洼里有多少条鱼。可一切都是现实,城市化建设无法避免,鱼儿们的无妄之灾也无法避免,真是可悲,可叹。
同一暑假,爱上了坦鲷。由于坦鲷攻击性逊于马鲷简易短鲷缸,饲养水质也接近于当地野采水质,于是乎原生,坦鲷混养项目正式启动。
养坦鲷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每次我假期结束后我爸妈帮我养的小鱼到我来年回家的时候毫无意外的都会团灭。最著名的一次是,还有一周就要回国过寒假了,那时鱼儿们难得的还健在。我妈为了迎接我,给鱼缸来了个大换水,由于天冷,她怕小鱼冻着,就直接加了温水,温水。温水。结果自然是我回家后再一次对着空缸发呆。
愉快的暑假就这么过去了,由于研究生考了个好学校,我壮着狗胆,去花鸟市场做了一个 50cm*25cm*25cm 的超白缸,一路背去了英国。为什么是这么个尴尬的尺寸呢?因为任何一边再多一公分都会撑爆我的行李箱。同行的还有 led 夹灯一个和 AA360 滤筒一个。为什么都要从国内带呢?因为英国硬件价格简直坑爹。
在出发之前,仔细的给缸里来了个大扫除,把一切觉得比较脆皮的鱼都还给了店里,缸里最后只留下一对红格燕尾,一条紫衫凤凰,一条黄天堂鸟,一对九间贝。
看过我上一贴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一个混(乱)养达人。不过经过了无数血的教训以后,我总结出了几条绝对有用的混养小窍门:
1. 体型,水质要求悬殊的鱼不得混养。(比如短鲷和慈鲷)
2. 有领地意识的鱼和渣渣鱼混养需要提供足够空间。(如短鲷和灯鱼)
3. 若缸里有强势鱼,一盏夜灯能减少 90% 渣渣鱼的死亡率和跳缸率。据我观察大多数合体都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发生的(如吻虾虎和小型灯鱼)
4. 不要混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六角恐龙下缸五分钟之内就会被猪鼻龟咬死,不要问我怎么知道(=.=)
5. 鱼草双修,等草长成再下鱼(工具鱼除外)
6.开缸进鱼,先进弱势鱼,过几天再进强势鱼。
总之,硕士生涯的第一个造景是这样的:
总的来说,这个设定很失败。
我总结了些原因:
1. 鱼的数量又超标了。而且一眉也不适合这么小的缸。
2. 虽然沙子下面铺了基肥,但用来养矮珍珠还是失败了。
3. 水草种类太多,而且特性没有掌握,导致时间一长就各种乱长,毫无美感。
于是乎,过了几个月,果断翻缸。第二个景是这样的
这个景其实卖相还不错,不过总而言之还是失败
缸小,素材太多,还是太贪心了,用了大量松皮石,导致水的PH,Gh一直居高不下,有单独实验数据证明,不确定问题来自松皮石本身,也有可能是由于松皮石夹层里含有大量红黑色泥状物。
这个时候,开始了解了ADA,顿时被ADA简单明了的小缸造景震撼,于是乎,果断翻缸。
把沙换成ada泥
扔掉松皮石,换成一种不知名,但不硬水的石头
控制水草种类
上CO2
控制鱼只数目
这个景我个人还是满意的,也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草缸。一步步摸索下来,从开缸到成景,耗费了无数心力,从爆藻控藻到各种水草的互压制,到CO2漏气冻伤手。
但是最后的结果还是令人欣慰的,而且缸里的一对七彩塘鳢也繁殖了。
七彩塘鳢是一种美丽而且非常有意思的小鱼,总的来说这种鱼公鱼是坚持不懈,而母鱼高贵冷艳。公鱼花大量时间(耐心相当的好)求偶并勾引母鱼去他家,然后产完卵公鱼独自带孩子,5-7天孩子出生后公鱼会吃小鱼,所以需提前捞出隔离。
随着草缸渐渐成景,小鱼渐渐长大,硕士生涯也就告一段落了。然后就意味着我又要搬家了。每年搬家的时候都是我最痛苦的时候。我的鱼缸+数不清的真爱的化妆品加十二斤的喵胖子,看着都蛋疼。总而言之,搬到了牛津的新家,开缸大业继续搞起。
对于搬家运鱼我的顺序是:
1. 清点鱼只,把脆皮的,禁不起折腾的都还回店里。
2. 彻底搬家之前,在新家先开个裸缸,养水,用来作为鱼儿们暂时的住所。
3. 搬家运鱼,放进裸缸。
4. 开缸,造景,养水,然后放鱼,撤裸缸。
由于之前的草缸维护使我心力交瘁,这次的景不打算再造纯草缸形式的了,于此同时,喜欢上了虾虎,吸鳅等底栖鱼,便对溪流造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有,任性的喜欢上了扁平矮缸。嗯,辣椒榕也喜欢。
由于地方,资金,时间有限,喜欢的东西不可能逐一实现。最后的决定就是开一个属于自己风格的溪流原生草矮缸 (好拗口)。
由于吸鳅之类的比较喜欢圆形石头,以供攀爬,嬉戏,抢地盘。而圆石造景又是公认的比有棱角的石头难。于是乎最初的方案设计了很久。
经过半年左右的不断调整,最后成景的样子是这样的:
从国内买了偷偷放在茶杯里带去英国的吗。碰到安检?我早就想好对策了:“这是一种中国茶,很香甜” 然后吃一株给他们看。
第一次养跳鲈,眼睛好大简易短鲷缸,好水灵↓↓↓
从一堆电光虾虎里揪出来的紫身虾虎,激动了好几个晚上↓↓↓
这个景里的想法很多,比如用led加大水流制造波光粼粼的效果,用石子+细沙+泥营造原生河床风格。这个景里的想法也比较叛逆,比如就是要用圆石造景,迷你牛毛就是要用来当后景草。总之,最后的效果本人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
那年冬天回了趟国,启蒙我养鱼,教授我繁殖,纵容我混养的爷爷去世了。无限唏嘘。留学生的悲哀。把鱼养好或许成了我对您最后的追忆。若有一天,我也有了孙子孙女,要是他们也喜欢小鱼,我会教他们世界上最好的养鱼技巧,并骄傲的告诉他们,这些技巧可是从爷爷的爷爷辈上祖传下来的。
还记得之前养的坦鲷吗,我爸妈这次绝对算超额完成了我临走时布置得任务!临走前,缸里剩下一对红格燕尾,一条紫衫凤凰,一条黄天堂鸟。回来的时候映入我眼帘的是:两条红格燕尾结为夫妇,并生儿育女。嗯,两情相悦很正常。
紫衫凤凰和黄天堂鸟修成正果,并生儿育女。谁能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
鱼缸被两大家族平分了地盘↓↓↓
燕尾阵营↓↓↓
紫黄阵营。。。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叫↓↓↓
问起我爸的养鱼心得,总而言之就是:
灯光是什么?
过滤是什么?
换水是什么?
夏天高温是什么?
喂食要管饱!
对于这么不负责任的心得,我还是努力从中吸取了一些经验:
1. 水质稳定最重要。
2. 人工鱼比较皮实,能接受的水质范围较广。
3. 好吧,实在想不出来了
回想起我自己养鱼,各种设备各种照顾,各种“手术”有时都改变不了鱼儿生病,死亡的悲剧。
上面这条黑线飞狐临死前让我转告各位广大鱼友,别随意尝试给小型鱼动刀子,他们承受不起。
说起小鱼生病,众所周知,小型鱼要是哪一天天国白了,那就代表他命不久矣了。有一天,我的一条蓝眼灯后半身天国白了,没过几天就基本连游泳都失去了平衡。这时候真爱看到了问我怎么回事,我说它快跪了,救不活的。天真无邪的真爱说:“你看它挣扎的好可怜啊,我们给它吃点东西让它吃饱了再上路吧。” 我心想真爱你没文化真可怕,都快死了人家哪有心情吃饭啊。但是我当然没有(敢)这么讲,拿出了当时用得一款含大蒜的冰冻丰年虾。出乎意料,小鱼看到食物,还是挣扎着吃了两口。
第二天一早,当我满以为它已经被合体时,它却活蹦乱跳的出现在了我面前。依然天国白,但游泳已经平衡了不少。后来,我尝试着给它单养配对,几周后竟真的陆续收货了十几颗鱼卵,并孵化成功。不得不承认,世界真奇妙,难道大蒜乃神丹妙药?
小鱼主治医师“真爱”镇贴↓↓↓
由于字数限制,这一篇也就到此为止了。
什么是高手?对于养鱼人来说,一万个养鱼人就有一万种养法。
在我心里真正的高手应该是那些懂得:
如何平等对待自己养的鱼,无论贵贱。
如何养好(不止是养活),繁殖自己的小鱼。
如何吸取百家之所长,但又不丢失自己的想法。
如何合理运用资源,设备,却不盲目跟风。
大胆尝试新方案,却又能控制自己的欲望。
正视失败,点滴积累经验。
养鱼即养心,有多少人满腹开缸大志(中枪),却最终败给了自己的耐心(中枪),败给了手贱(中枪)。
引用上篇的观点:当你心中的小白人能和小黑人打成平手,那你便入门了;当小白人打败小黑人,那你便是高手;当小白人打死小黑人,我想养鱼反而会失去乐趣。
- End -
ifish 评 论 开 启 了!
你不畅言,怎可尽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