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各位鱼友大家好,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饲养、繁育实践知识,敬请大家关注!
昨天,养鱼老道之所以写了一篇关于清道夫吸鱼的文章,就是因为某些鱼友的鱼缸里出现死鱼问题,而造成了判断失误,误以为是清道夫干的,其实根本就不是那回事。
而在我们平时养鱼,养水、换水的过程中,由于各种所谓理论的大流行,确实给我们平添了很多的判断失误机会,作为新鱼友们,一旦碰到了水质问题,永远只会有两种答案或者说短鲷困水,解决方式:
不是硝化系统崩溃了、硝化细菌死亡了,就是清缸大换水。
事实上很多问题,根本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一、只要缸壁出现了粘稠物、菌膜,就是代表硝化细菌已经形成、水质良好?
如果我们不相信的话,可以随便找一个塑料桶,放置在室外,我敢保证不出三四天,这个桶壁上就会出现一些粘稠物,尽管只是一桶水,里面啥也没有。
如果我们把一根抽水管一直放置其中,那么这个管子周围也会有这些粘稠物,难道说这都是菌膜,或者说,这个塑料桶里的硝化系统已经完备了?
这是不可能的事,因此,我们鱼缸的缸壁上或者加热管、水泵的水管等处,出现了这种所谓的菌膜,并不可能代表什么硝化系统已经完备,硝化细菌已经生成短鲷困水,这还差的远呢。
还是那句话,硝化系统的完备一个是看水质的自净能力,一个看时间,大约一两个月之间,一个靠水质检测,这些都是比较准确的方法。
二、只要是水面出现了大量的泡沫,一定就是水体过肥了?
还有一点就是,只要鱼缸的水面出现了大量的泡沫,那就是水质过肥了,一定要去大量换水。
这个结论并不说一定不正确,我们只能说是并不严谨,有时候也可能造成误判,泡沫可能和水质无关。
因为有些鱼友即使大换水之后,把鱼缸的杂质全部去除,更换掉滤棉,这个泡沫还是大量存在。
这个会与我们换水时的压力差过大、滤槽、尤其是上滤槽的摆放位置过高、管子过粗、下水的冲击力过大都有一定的关系,有些情况下,可能是根本无法改善的,因为管道已经定死了,水泵的功率滤槽的高度摆在那里,除非是更换水泵。
包括了下滤鱼缸的鱼缸进水处,都有这种可能性。
还有就是鱼缸内的氧气供应量实在是太大、太大,我也不知道新鱼友们把氧气量开到那么大,到底是为了什么,爆氧除氯?那也不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直那么大吧,它怎么可能没有过量的气泡呢?尤其是小鱼缸。
如果水质略微有点杂质,水面上更是泡沫遍布,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与鱼缸水质好坏的关系,其实并不大。
三、只要是鱼缸水质一有点白浊,就是异养菌爆发了,硝化细菌已经死亡了、崩溃了?
在我很多的视频中,都有水质白浊的情况出现,包括了突然间的某一次投喂过度,包括了罗汉鱼倒入新缸,水质并没有完全养好,时间过短等等。
大部分情况下,我所做的就是不闻不问,连管也不必去管,很快这缸鱼缸水质就可以自行恢复。
我就不信我们刚刚投喂食物,还不到三分钟,那个水质白浊了,就是异养菌爆发,硝化细菌立刻就拜拜了,它哪能那么快呢?
那就是食物里的汤汤水水过多了,水质怎么可能不白浊?稀粥和清水的道理也不懂了,也分辨不出来了?
明明下雨天被雨滴打到头顶,我们也没事,为什么偏偏要去研究,什么雨滴的自由落体运动对人体有无伤害?
所以说,很多时候,道理并不是不简单,问个老太太也能明白,我们反而能被一些所谓的理论给搅得昏天昏地,往往是非不明,造成了自己的判断失误。
鱼缸水质轻微白浊,什么也不必去做,稍微等上一段时间,水质就自清了,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四、很多鱼缸的水质问题,根本与养鱼之后的水质无关联,其实还是那缸水
对于新鱼友来说,其实,我们放入鱼缸的这缸水,还是这缸水,根本就没动,只是要看我们往这个鱼缸里加了什么料,或者养鱼之前的水质有没有困好、运行好罢了。
观赏鱼有病、突然入缸数量过多,这缸水质必然完蛋,之前没有困水必定造成观赏鱼的应激,这缸水质也完蛋,频繁的大幅度换水变动水质,频繁的加盐、加硝化细菌、加杀菌水、加海波、加水质稳定剂、下药,这缸水还是要完蛋,再这么下去,就成了有各种调料的一锅老汤了,这个水质能稳定才怪。
这才是我们的鱼缸水质永远也调理不好的主要原因,这是由于我们之前的准备工作没做好,还想着要去亡羊补牢,而且还得要速度?
好事都让我们一个人得了?怎么可能呢?
必定会有一个回头补课的过程,把我们之前的所有懒惰、急躁、冒进等行为,在某一时段一起补齐。
即使如此,即使到了这个地步,很多鱼友还是在那里不断询问:
是不是再换一半水就好了、是不是硝化细菌倒少了、是不是需要再加上一把盐?是的,可能还需要一口锅,还有油盐酱醋……
上述的这些行为,大部分都是源于我们自己的判断失误,继而开始了各种折腾,结果只能是越折腾越坏。
在昨天的视频中,我们明显看到了魂斗罗的水质白浊,我就是不闻不问,看看到底几天能够恢复,还有鱼友问到了什么底滤仓如何设计的啊,滤材如何摆放的啊,是不是有什么诀窍啊?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我的水虎鱼缸和蝴蝶鲤鱼缸的水质,实话告诉大家,滤材只添加了一半,鱼店老板给的,随便一丢完事。
秘诀在哪里?养得少、水体大,稳定心态、慢慢等待,这就是最好的养水秘诀。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