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各位鱼友大家好,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饲养、繁育实践知识,敬请大家关注!
关于观赏鱼水质中毒的问题,养鱼老道一直也在思考,其实呢,在以前饲养观赏鱼的时候,大部分都是采取边养水、边养鱼的操作,确实根本不懂得什么氨氮啦、硝化细菌理论一说,大部分观赏鱼在入缸七天左右,并没有出现什么异样的问题。
为什么今天提到了这个事情,主要的原因就是源于网上的各种所谓理论,再加上我的蝴蝶鲤和水虎鱼,入缸正好七天的时间,我也想看看它们的状态到底会如何,会不会有什么异样的表现?
按照理论来讲,观赏鱼入缸七天左右,鱼缸水质确实会有一个氨氮高峰期
如果,我们按照比较标准的硝化系统理论,观赏鱼入缸后,它们必定会立刻产生各种排泄物和体表杂质,再加上我们的投喂的食物残渣等问题,这个水质中的各种毒素,未必都是氨氮,或许还有其他物质,都会在短时间内积聚到一个峰值,大致是在一周左右的时间点。
这个时候所依靠的,应该是硝化细菌来予以缓解,但是,硝化细菌的增值速度很慢,而异养菌的爆发速度很快,两者之间会出现明显的差异,那么这个毒素产生的量就会急剧增加,超过了硝化系统的负担了,所以观赏鱼就有可能中毒。
不对啊,我的鱼缸提前养水20天了,况且里面还有两条清道夫,是不是硝化系统已经提前建立了?
有的鱼友会说了,不对啊,我的这两个鱼缸,之前都有放置了清道夫的,毕竟它们也会有一定的排泄物,有助于提前形成一定的硝化细菌,因此,硝化系统应该慢慢完备了。
可是事实上呢?
关键的问题是,我根本没有做任何的投喂动作,这可是20多天啊,后期清道夫的排便几乎为零,我也懒得去测试水质,只是目测,水质良好也就可以了。
所以说,我们认为,这个鱼缸的水质清澈,就是硝化系统已经完备了,据我估计,那也未必,因为时间未到,也没有过多的有机物来源。
即使是氨氮有所提升,那也要看观赏鱼的排泄量、有机物含量和其他一些因素
对于观赏鱼入缸七天,氨氮超标、鱼儿必死的问题,我是这么看的。
所谓的硝化系统暂时没有形成,无法有效处理鱼缸毒素,并不一定代表,这个鱼缸所积累的毒素,一定会对我们的观赏鱼生命形成威胁。
这个问题我们要一分为二地去看待。
经常有鱼友发来视频,说是自己检测的鱼缸水质,哪一个指标突然间出现了爆表,比如氨氮、比如亚硝酸盐,但是,为什么自己鱼缸内的观赏鱼都活的好好的,没有任何的问题?而且,是一直、持续、很好,并未发生什么观赏鱼死亡或者患病的情况出现。
关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想的,这个指标其实是活的,这是第一点,在某一阶段内,达到一个峰值之后,它也有可能缓慢下降。
第二点就是,有可能测试剂并不是太准确。
第三点就是,我们的观赏鱼,对于这些东西的耐受度不一样,体质情况也不一样。
第四点就是,我们饲养的水体很大、观赏鱼的密度极低,投喂量也不大,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或者是看到的那种数据那么真实,或许会有假象存在。
要不然的话,还能如何解释?
假设指标是准确的,网上理论又是言之凿凿,这些指标只要超过了某个数值,观赏鱼那就是必死无疑,可惜的是,它们不但没死,而且状态很好,活的好好的。
正如我的魂斗罗,很多鱼友都在担心,这可是老水,养过金鱼的水质,而且提前没有养水,水质目前还在浑浊期,它会不会有事?
吓得我都不敢去测试水质,不必说,一定有招标的数值,到底结果如何?目前已经是四天了,一周以后,我们再看短鲷缸水体,吓死宝宝了……
不是没有测试过,现在已经懒得再去测试了,之前测过了很多次
我的家中,也不是没有测试剂,而且还买了很多套,去年有一段时间也曾连续做过水质测试,后来就是,测来测去,所有指标几乎都不是很正常,但观赏鱼几乎都没事,所以最后也就不测了。
我还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闲来无事,观赏鱼很正常的时候,我们去测试,大多数都没有问题,即使指标有问题,鱼也没有问题。
而当观赏鱼真正开始死亡的时候,往往是我们忘记测试的时候。
不信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我们想到有这个测试剂的时候,反而处处小心,观赏鱼的饲养密度也不大、水质也经常更换,然后,再去进行测试,哇,看起来还不错。
然后把它们饲养了一个阶段以后短鲷缸水体,测来测去感觉没意思了,以为水质总是很好,投喂量也大了,换水也跟不上了、测试剂睡大觉了,这个时候,观赏鱼反而容易出问题。
最终的原因不是去经常测试水质的问题,而在于养成一种习惯,习惯成自然
所以说,观赏鱼饲养七天后,是否能够氨氮中毒而亡,未必有网上宣传的那么神奇,测试剂,或许也不是我们饲养观赏鱼唯一的检测标准。
这其中牵扯到的主要因素,我认为还是一个饲养密度和投喂,以及平时精心的管理。
如果说,我的这个水虎鱼缸,再加上30条鱼,蝴蝶鲤,再饲养10来条,那么,即使我不去测试这个水质,我也不敢保证它们入缸后还能幸存,这才是最为主要的原因。
当然了,如果把上述数量的观赏鱼,一次性入缸,密度极大,各种测试数据必然会爆表,这个就与我们的测试结果相对应了。
对于新鱼友们来讲,有些问题,我们不要去把它过于理论化,或者过于武断。
经常会有一些新鱼友,总是去纠结于鱼缸的酸碱度问题,水质检测指标问题,我想说的是,我们是在养鱼,只要观赏鱼还算能够适应,鱼缸的水质看起来也相当不错,我们又在按时投喂或者换水,某些指标,不是不可以忽略的。
关键的问题,不是说测试剂不好,或者不准,而是新鱼友们一旦遭遇到指标不对劲,就开始大幅度地折腾,一个不良指标升上来,不是说,我们加个什么三五快钱一瓶的硝化细菌就可以迅速摆平的,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我们还是老老实实的,养水,注意饲养密度,那就什么问题也没有,为什么偏要去把鱼缸里塞满鱼,再去检测水质,然后发现不对劲,再去胡乱调理呢?
水质要稳、观赏鱼状态为先!这才是真正的养鱼先养水。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